官方微信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浏览文章

技术再创新!成功实施3D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作者:未知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23/8/28 18:02:57点击数(0)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并被重视。日前,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普外科特聘主任李哲勇的带领下,开展了3D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成功切除患者的胃部肿瘤,为患者解除病痛。

640.jpg

患者杜女士今年55岁,发现胃占位性病变3月余,入院后医生为其完善了CT及胃镜相关辅助检查,检查结果诊断为胃间质瘤,由于胃间质瘤较大,一般采用传统胃腔内肿瘤切除,因需开腹手术,患者腹部会有一个较大的纵向切口,贲门位置很高,空间狭小,视野不佳,不仅增大了手术难度,还会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为患者实施3D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

面对复杂的腹腔手术,肝脏、胆道、血管、胃、肠、胰腺等结构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伤。在3D全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下,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从而减少出血及各类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40.png

“普通的腹腔镜手术相当于二维画面,升级后,做手术和看电影一样,需要佩戴3D眼镜,这样更有立体感、纵深感、层次感。”手术时,医生要在病人腹部建立通道,待高清腹腔镜镜头进入患者腹腔后,手术台旁的液晶显示器上有了患者脏器的图像,在戴上3D眼镜后,影像会变得立体、清晰。

3D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腹腔镜手术进入了新的里程碑,阿拉尔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加舒适化、优质化的医疗服务。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并被重视。目前已发现,过去诊断的绝大多数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多种肿瘤其实都属于胃肠间质瘤的范畴。

与常见的胃癌、肠癌等不同,胃肠间质瘤并非起源于胃肠道的黏膜上皮,而是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而且,在发病机制上,胃肠间质瘤也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存在本质不同——大部分的胃肠间质瘤存在特征性的特定基因突变(c-kit或PDGFRA基因)。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虽然与胃癌、肠癌相比,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并不高,约在10-20/百万人/年,但是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上海地区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地区的胃肠间质瘤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胃肠间质瘤有什么危害?

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胃肠间质瘤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局部侵袭性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转移。以前认为其有良恶性之分,现在发现即使很小的胃肠间质瘤也可能发生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的主要部位是肝脏和腹膜),故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疾病。

根据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细胞分裂活性等指标,可以将胃肠间质瘤的复发转移风险分为极低、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级。其中极低及低度风险的肿瘤极少发生复发或转移,几乎可以考虑为良性。但是高度风险的胃肠间质瘤术后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问世之前,该发生率可高达40%-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20个月。绝大部分的复发或转移发生于首次切除后的2年内。

胃肠间质瘤如何治疗?

鉴于肿瘤存在异质性,尤其是对于胃肠间质瘤,不同复发转移风险的肿瘤手术切除后的转归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患者个案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回顾总结了过去二十余年来诊疗超过两千例胃肠间质瘤的经验,我院胃肠外科近年来建立了一支专业从事胃肠间质瘤诊疗的团队,对所有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决策。

除了部分无症状的极小(<2cm)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胃肠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邻近脏器关系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等因素,对不同的患者可采取的手术方案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微创手术。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绝大多数(>95%)的胃肠间质瘤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对于一部分评估后判断为无法根治性切除或手术创伤及风险过大的患者,通过靶向药物的术前治疗,可以达到肿瘤缩减,从而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条件。已经发生或有术后较高可能(中度及高度风险)发生复发转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要接受靶向药物的治疗。

作为肿瘤靶向药物的经典代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胃肠间质瘤具有高度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和相对低的毒副作用。伊马替尼之后,相继有舒尼替尼、瑞戈非尼和瑞派替尼获批成为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二到四线药物。今年1月,四线药物瑞派替尼也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体会到了“疾病罕见,关爱不罕至”。

胃肠间质瘤如何预防?

虽然胃肠间质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已经被揭示(c-kit或PDGFRA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但是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手段预防该突变的发生。对于胃肠间质瘤的预防主要还是需要早期发现、适时干预。由于胃肠间质瘤起病部位较为隐蔽,临床表现又没有特异性,所以早期发现诊断还有一定的困难。

消化道出血是一个有价值的提示信号,所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如黑便、呕血等)均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和胃癌肠癌)的可能。现在临床上遇到越来越多的通过体检偶然发现胃微小间质瘤(<2cm)的病例,目前认为微小间质瘤的发病率要远超过预期,其中一部分可能终身稳定而不进展。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过度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应当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的随访或内镜/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切除。



关键字:
上一篇: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又新增5个兵团级重点专科
下一篇:兵团首例!阿拉尔这个团队完成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
栏目导航
最新图片